一、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亟待纠正的问题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配置问题,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或者没有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部门之间经常出现配置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购置资产方面,既没有分析购置需求,也没有对比所欲购置资产的性价比,购置不当、购置重复等情况时常发生。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在购置设备和使用设备方面,购置后只适用于一次性的短期任务,之后就闲置不用,另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缺乏必要保养和维修,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资产的老化程度。最后是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问题,单位没有及时调配闲置不用或者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而需要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混乱不堪。
2.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缺乏预算、利用和折旧等方面的科学制度。譬如事业单位对于购置、配置和处置固定资产等问题,相关制度并没有严格要求单位要对资产的存量情况进行探底,也没有根据工作需求规定履行针对性的工作职能,因此资产的管理决策方案与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预算、使用和处理中,财务部和基建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了解不全面或者不统一,而盲目依据其他资产的预算、管理等经验或者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往往不适用于固定资产管理,从而出现固定资产的购置、配置和处置随意性很强。因此,事业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方法
1.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为了使得单位科学合理地投资固定资产,让资产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分为三个方面进行:
(1)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根据单位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需求,每年年底将部门经理审核后的预算方案提交给资产管理部门,资源管理部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提交预算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经商榷通过后,汇总成预算编制方案。
(2)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管理,资产管理部将预算方案提交给财务部,经财务部经理和总监审批通过后,将其提交给事业单位最高负责人审核,最后将审核通过的预算方案下发到各相关部门。
(3)固定资产预算的执行管理,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预算相关手续要严格根据预算的执行进度有条不紊进行,二是发现预算超额或者预算方案外需增加资产项目,要按照程序向责任部门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手续办理。
2.日常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设
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资产空置现象,同时降低资产损坏率,其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置专员管理固定资产,首先要做到资产账目清晰,以健全的手续管理资产收发和借领,其次是要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资产登记、分类等情况,再次是杜绝帐外保管一切自购、自制和调入的资产项目,最后是管理员定期清查资产,填写资产登记表,进行汇总上报。
(2)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部门领导批准并办理外借手续,方可外借;一旦发现物品丢失或者损坏,要及时上报管理处,管理处查明丢失或者损坏的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月盘点在库物资,调配给个人的办公用品,在人员离职后,要按照制度规定回收,方可离职。
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但固定资产的处置如果没有相关的会计核算账目信息,是不能够真实完整的反映固定资产信息。因此,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管理的辅助账,管理制度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
(1)固定资产处置前资产的清查规定,首先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建立固定资产账簿,然后通知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盘点检查、登记明细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进账价值、残值估算和保修情况等。其次是使用部门通过检查的情况,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了解资产带来的成本负担和使用效率,减少部门资产闲置或者盲目购买情况;再次是根据固定资产所反映的资产处置情况,作为采购部门购置资产的依据,也方便财务部门安排预算资金。
(2)会计调整盘点清查的固定资产处置结果,会计调整已经不能再使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原值冲减“固定基金”,清理的净收入可以转入“修购基金”,另外,为了全面分析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要为单位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固定资产使用和耗损信息。